(1)黏度。所谓黏度就是液体的内摩擦力,表示在外力的作用下,使一层液体在另一层液体上滑动,内层液体所施加的摩擦力。稠的液体内层滑动遇到的机械阻力较大,反之,较稀的液体阻力较小。黏度有动力黏度(即流体流动的剪切应力除以流层方向的速度梯度)和相对黏度(即流体的动力黏度与同温度下的水的动力黏度之比)之分。有时它也指高分子溶液的动力黏度与同温度下的纯溶剂的动力黏度之比)和运动黏度(即动力黏度除以流体的密度),过去常误将动力黏度、相对黏度和运动黏度统称为黏度,其实油墨参数中的黏度只指动力黏度,即流体流动的剪切应力除以流层方向的速度梯度。在PCB生产中,是指油墨受到外力推动产生的流动性,是流体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阻碍分子相对运动的量度,常以单位面积所受的剪切应力来表示。油墨的黏度是测定印刷油墨流变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油墨与印刷适应性的一个主要指标。油墨的许多流变性能与应用性能几乎都与黏度有关。油墨的黏度同印刷质量有关,黏度大,对油墨的转移和网点成形有利,但要控制适度,黏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印刷。对黏度影响最显着的是温度,因此,要求印刷环境的温度变化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到油墨的黏度和网印质量及效果。若是油墨在户外存放或在不同温度下存放时,在使用前就必须将其放在环境温度下适应几天或使油墨桶内达到合适的温度。这是因为使用冷油墨会引起网印故障。因此,要保持油墨的质量,最好存放在常温的工艺条件下。
此外,不要混淆油墨黏度与油墨粘性这两个不同的参数。油墨的粘性是指墨层在剥离转移时的阻碍能力,是阻止流动中液体层分离的量度。粘性与油墨墨膜的分离比例有关,黏度是分子内部的阻抗,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大多数黏度大的油墨其粘性也大,但也有油墨的粘性并不随黏度的增大而增大,甚至还降低。
(2)触变性。它又称摇变性、抗流挂性,是液体的一种物理特性,是指油墨的黏度随剪切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或随剪切速度的减小而增大的性质。它是表示油墨在静置时呈胶状,而受到触动(如搅拌)时黏度发生变化的一种性质。通过搅拌,油墨触变性的作用可持续很长时间,足以使其内部结构重新构成。要保证达到高质量的网印效果,油墨的触变性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刮板过程中,油墨被搅动,进而使其液态化。这一作用加快油墨通过网孔的速度,促进原来网线分开的油墨均匀地连成一体。一旦刮板停止运动,油墨回到静止状态,其黏度就又很快地恢复到原来的所要求的数据。因此,印刷中要求油墨要有一定的触变性,以使印刷后网点清晰,但触变性太大会影响油墨的传递转移,使小网点丢失。
触变性和黏度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可以这样来理解,触变性是油墨黏度发生变化的表征。黏度与时间没有关系,它是一个常数。当油墨在外力作用(搅拌)之下,黏度即发生变化,随着作用力的延续,黏度会继续变小,但不会无限制的下降,到了一定的极限而停止。触变性是一个在外力作用下,与时间有关的变量。在外力作用下,作用力持续时间越短,黏度下降越明显的,则称这种油墨的触变性大;相反,如果黏度下降就不明显,则称触变性小。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